教育史上的今天5月31日

2007年5月31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并主持了“和谐中国 畅想奥运”――恒源祥万名青少年天安门文体活动。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浙江高校考察时强调,各高校要继续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

2006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北京市考察少年儿童工作,同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广大少年儿童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年5月31日~6月1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赴四川成都,考察了成都市浦江县、温江区等六所中小学,同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就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4年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少年儿童中间,与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他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祝全国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2003年5月31日新华社报道:“六一”前夕,北京7名中小学生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写信,希望同胡爷爷“像朋友一样谈谈心”。胡锦涛给他们回了信,向他们并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祝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儿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广大医务人员和儿童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

2003年5月31日―6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团赴美国访问。

2002年5月31日东南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江泽民、李鹏、李瑞环题词祝贺。教育部副部长周济到会讲话。

△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高等学校切实配合经办银行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

2001年5月3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主持党组学习中心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备案的高等职业学校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成立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2000年5月3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的通知》。

1994年5月31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近期全国高等学校设置审批工作的意见》。

1993年5月31日江泽民、李鹏分别为少年儿童题词和给北海幼儿园写信,向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儿童节,勉励他们奋发向上,茁壮成长。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参加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和大方家幼儿园举行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并发表讲话,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祝贺,向辛勤培育孩子们的教师表示亲切慰问。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北京市委副书记汪家?H陪同参加活动。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参加北京市宣武区培智中心和北京市第五幼儿园举行的欢度“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代表国家教委向儿童们致以节日祝贺,并向在幼教、特教第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致以亲切慰问。

△国家教委转发监察部驻国家教委监察局《关于1993年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意见的报告》。

△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

199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儿童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前,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铁映、丁关根等领导同志会见了1991年受表彰的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市县代表和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李瑞环代表党中央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4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草案)》。两项法律草案经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990年5月31日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儿童工作座谈会,李瑞环、李铁映、丁关根、陈慕华等领导人出席。李铁映在讲话中强调育人要从少年儿童抓起,陈慕华在讲话中要求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儿童工作。

△《中国教育报》报道: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近日在昆明与高校干部、教师座谈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目标构想,“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落实,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局面”。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关于成立〈中国教育年鉴〉编委会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表扬1989年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成绩显著单位的通知》。

1989年5月31日邓颖超给全国少先队员写信,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40周年。

△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称号。

1989年5月首届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在保加利亚举行。中国中学生参赛3人,均获三等奖。他们是:柴海新(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庄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杨洪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1988年5月31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人事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改进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几点意见》。

1986年5月31日5000多名在京的抗大老校友和首都教育战线的1000余名师生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校50周年。

更多

查询其他日期

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三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四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五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六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七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八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九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十一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中国教育名人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

  孔丘 孟轲 荀况 董仲舒 程颢 程颐 朱熹 颜元 戴震

  中国古代教育名人如群星闪耀,竞相争辉。春秋时期身兼“圣人”、“万事师表”的孔夫子为国内外辞书遵为第一先哲;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强调反求诸己,主张“慎独”的修养方法令人折服;荀况的尊师重教观,学以致用理论饱含着唯物主义成份;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北宋“二程”既是理学奠基人,又一生从事讲学活动,双双成为当时有名望、后世影响大的教育家;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再中国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影响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清初,颜元弟子遍天下,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清代戴震批判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去“私”解“弊”,救人之偏失。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进步教育家的楷模。

  中国近代教育名人

  蔡元培 陈嘉庚 张伯苓 徐特立 黄炎培 陶行知 胡适 晏阳初 杨贤江

  近代我国有许多教育名人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中有:曾任南京政府临时教育总长,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著名民主革命家、为毛泽东所痛悼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英年早逝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创办了南开大学的张柏苓;民主革命家、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胡适;“乡村建设”计划首倡者晏阳初等。

  中国当代教育名人

  吴玉章 陈鹤琴 吴贻芳 叶圣陶 董纯才 段力佩 斯霞

  当代教育名人大多是建国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又在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教育家。他们中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教育和文字改革事业倾注全力的吴玉章;开创新中国教育事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由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陈鹤琴;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女校长、被国外授予“智慧女神”的吴贻芳;提出“教师为了不教”的著名主张,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和语文教材编选的叶圣陶;具有长期教材编审和教育行政领导经验,近年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意见的童纯才;创造“育才经验”和“八字教学法”的中学教育改革家段力佩;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的初等教育女专家斯霞等。

Copyright©2004-2012 历史上的今天 sitemap